沈从文:如果说背叛,那就是从写给张兆和的第一封情书就有端倪了

栏目分类
最新动态

你的位置:顺盈注册 > 最新动态 > 沈从文:如果说背叛,那就是从写给张兆和的第一封情书就有端倪了

沈从文:如果说背叛,那就是从写给张兆和的第一封情书就有端倪了

发布日期:2024-06-09 21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29

1969年,当张允和来探望时,沈从文面带羞涩地拿出张兆和回复他的第一封信,随后一个近七十的老头,痛哭起来,哭得伤心而快乐。

时光回到1927年,沈从文北漂几年并未取得什么成绩,只是认识了文学圈的一些人物,比如郁达夫、徐志摩,也正是在后者介绍下,时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,破格录用了沈从文为文学院讲师。

沈从文的一生就从这里发生了大的变化。事业上姑且不提,就说他的爱情,他认识了学生张兆和。

有些时候,爱情就是一眼万年,沈从文正是如此,他爱上了张兆和。

怎能不爱呢?那时的张兆和年方二八,青春靓丽,成绩优异,又是运动健将,是中国公学的校花。唯一不足,可能就是稍微黑了一点,但这不影响,黑,也是黑美人,黑牡丹。

沈从文孤身一人,张兆和也未订亲,即使是师生关系,也没法阻止沈从文的感情。他终于还是写了情书。

张兆和收的情书太多了,她也不撕,不扔,收来的都归类编好,“青蛙一号”、“青蛙二号”,沈从文是第十三只青蛙,这一封情书,未免有些太轻飘飘的。

当张兆和打开,一张纸,一行字,一句话,“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了你”。这也太敷衍了吧。张兆和并未多理会。可是她却没有想到,这只是一个开始,一段情感的开始,一份爱情的开始,一次婚姻的开始,一生甜蜜而又痛苦的开始。

从那以后,漫天蜜语倾盆潮涌而来,张兆和毕竟还是年轻,又是学生,又看不上沈从文,只好向胡适告了状。

胡适自然是懂沈从文的,他不但没有指责沈从文,还帮沈从文说起了好话,做了说客。他告诉张兆和,沈从文是中国文学之希望,还告诉张兆和,沈从文顽固地爱着她。

张兆和想来也是不喜沈从文,回应了一句,“我也顽固地不爱他”。

可是沈从文更顽固,他充分发挥自己文学方面的才华,写了一封又一封情书。据张兆和五弟张寰和回忆

“沈二哥跟三姐之间的情书呢数量是很多的。因为我们那时候就晓得沈二哥每天有好几封信要给三姐,所以这个数量上是很多个。”

确实很多,仅仅小半年,沈从文“恬不知耻”写了几百封。

写得多也就算了,问题是写得还那么清新脱俗,

“你是我的月亮,你能听一个并不十分聪明的人,用各样声音,各样言语,向你说出各样的感想,而这感想却因为你的存在,如一个光明,照耀到我的生活里而起的。”

当然最出名的就是那句人人熟知的,

“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,看过许多次数的云,喝过许多种类的酒,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。”

沈从文真是太会写了

后来,正如沈从文所写那样,“我知道你会来,所以我会等”,终于,四年苦恋,沈从文等来了张兆和。

这段爱情如果到这里,那就太美满了,才子佳人终成眷属。

可这毕竟不是童话,不是王子与公主,而是两个平凡的普通人,要有柴米油盐酱醋茶,更有悲欢离合,情仇爱恨。

或许可以说,从沈从文写下第一封情书,就注定了这段爱情会出现波折,毕竟沈从文爱得太卑微了。

张爱玲在《今生今世》里写到,“见了他,她变得很低很低,低到尘埃里,但她心里是欢喜的,从尘埃里开出花来。”

这句话,人们总结出更简单的话来,卑微到尘埃里。

这写得何尝不是沈从文呢?

沈从文与张兆和两人的家境就不说了,就只看当时沈从文爱得发狂,就知道他爱得多卑微,他甚至写过,

“我的自卑处,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,也十分亵渎了你。”

你能想象这是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大作家写的吗?什么奴隶,什么蹲下吻脚,什么亵渎,简直没了丝毫的尊严。

如此不平等的苦恋,在一个人的心里,势必会埋下隐患。而这样的隐患往往都会在爱情修成正果后爆发。

1934年,也就是沈从文张兆和婚姻后的第二年,沈从文移情别恋了。

对于这段插曲,我总觉得沈从文是被设计了,设计得刚好满足沈从文那点虚荣心。

这年春天,沈从文去拜访老乡熊希龄,那时候不能提前电话预约,沈从文到了地方,才知道熊希龄不在家。

接待他的是熊希龄家的家庭教师高青子。这是一个芳华十八的女子,虽不是国色天香,却也有些许颜色,再加上她读书识字,气质总是有的。

好巧不巧,高青子读过沈从文的作品,尤其喜爱,今日得以遇见真尊,自然兴奋不已。于是乎高青子向沈从文打开了话匣子,两人讨论起沈从文作品。

如果说这一次只是偶然遇见,那么后来的遇见,高青子就是刻意地吸引。

一个月后,沈从文再次遇见高青子,只见她身穿“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,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”,脚穿小粉鞋。

对于这身装扮,外人或许不觉得有什么不妥,可沈从文一望便知,高青子是照着他的作品《第四》中的女主角样子,精心设计的。

真是应了那句不怕贼偷,就怕贼惦记。这样处心积虑的吸引沈从文,沈从文哪里享受过这般待遇,心底的自卑感在此时荡然无存,只有雄起的骄傲。

沈从文那一封封动人的情书,早就成了过往云烟,他喜欢上了高青子。

久而久之,沈从文被婚外恋弄得有些茫然,他向林徽因吐露了真相。林徽因还是理解的,她劝沈从文坦白。毕竟当年她也向梁思成坦白过爱情的苦恼。

1936年,春节刚过不久,张兆和刚产下大儿子,躺在病床上,就听到沈从文毫无愧疚的坦白,她怎么也想不明白,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,一下子就遭到了丈夫的背叛,昨日情书的温度,貌似都没有散去。

张兆和一气之下,回娘家了。

这是沈从文始料不及的,他想的是他与高青子的情感,不影响家庭。可是张兆和不是梁思成,高青子也不是金岳霖,那样择邻而居的爱情,沈从文并未遇到。

沈从文在众人劝说之下,答应离开高青子,在抗战爆发后,去了昆明西南联大。

高青子真是紧追不放,她也去了西南联大,做了图书管理员。明眼人都知道,这就是冲着沈从文来的。沈从文也不傻,只是张兆和不在,沈从文就收留了高青子。

当张兆和带着孩子来到昆明,再次遇到沈从文高青子在一起,内心崩溃,去了呈贡,在那里教书。

沈从文毕竟还是爱着张兆和的,于是每个周末坐一小时火车,再骑马十公里去看望妻儿。

只是张兆和心灰意冷了,她要成全沈从文。

沈从文看着张兆和的冷静,他明白,如果自己再和高青子一起,他的家就真的要散了。沈从文刻意躲避高青子,最终两个人分开了。

高青子离开了,可是这就像雁过留痕,沈从文张兆和的婚姻,还是留有一道裂痕,再也回不去了,即使后来沈从文又是一封接一封情书,张兆和依然心有芥蒂。

沈从文的婚姻至此算是半黄不黄了,时代的浪潮紧接着就是一浪拍打一浪。

而张兆和却能很快地适应时代,两个人的心理距离又一点点拉远了。

爱恨很短,时光很快,转眼到了1969年,沈从文就要被下放了,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来看望沈从文。当她即将离开时,沈从文喊住了她,从口袋里掏出一封皱了吧唧的信,说道:“这是三姐(张兆和)给我的第一封信”。

张允和想看看信,却被沈从文拒绝了。他拿着信,瞅了片刻,放在胸口,又塞回口袋,嘴里不停地念叨,第一封信,第一封……

张允和看着沈从文,内心五味杂阵,沈从文说着说着也抽泣起来,开心而又痛苦。

1988年5月10日,沈从文突发心脏病去世,临走之前,沈从文对张兆和说了三个字:“对不起”。

或许这就是沈从文从张兆和想成全他的自由时开始,一直憋在心里的话,他也许说了多次,每次都虔诚,只是这最后一次,令人动容。

张兆和听了太多次,唯独这一次,她听进心里。她原谅了沈从文,原谅了过往。也只是原谅,依然不能理解,不能理解沈从文的所作所为。

直到张兆和用七年时间,整理完沈从文的文字,她才觉得懂得了陪她一生的这个男人。张兆和写道:

“从文同我相处,这一生,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?得不到回答。我不理解他,不完全理解他。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,但是,真正懂得他的为人,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,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。过去不知道的,现在知道了;过去不明白的,现在明白了……”

真的明白了?真的理解了?

或许吧,婚姻中的男女,真正懂得另一半者,少之又少,无论多么亲密,甚至近乎没有秘密,也未必真懂得。

只有两个人都做到了做真实的自己,彼此又完全互相接纳对方的真实,才可能说真正懂得。

可现实中,哪有不妥协不迁就的婚姻?



上一篇:人生何似一杯酒,人生何似一盏灯,33句禅意诗词,读懂它万般自在

下一篇:卢俊义武功冠绝水浒?如果跟武松单挑,卢俊义能有几分赢面?

Powered by 顺盈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