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4-09-09 15:18 点击次数:131
文 | 李辉
八十年代,我时常前往广州,与黄秋耘、老烈等前辈聊天。黄秋耘、老烈等偶尔会寄信过来,谈自己的往事。
见到《随笔》主编黄伟经,应该是在广州。如果没有记错的话,我在《随笔》的第一篇文章《告别权力的瞬间 》,发表时间是在一九九一年第四期。为这篇文章,前面我写了一个题记:
《随笔》主编黄伟经先生
灯下,一夜夜,读法国福尔的《拿破仑论》和美国欧文的《华盛顿传》。夜色很浓。历史伟人的影子同样如此。
伟人都属于历史。一个似乎永恒的难题困惑着史学家:是伟人创造了历史,还是历史选择了伟人。对于文人,引起他们兴趣的是不断引发故事或新意的那些瞬间。
福尔的笔那样出色,虽是历史专论,优美而精辟的语言,却俨然一部政治交响诗,一层层扫描,透彻地吟唱他心中的英雄。(透彻地——这或许是不协调的词语搭配,却只能如此,才能道出我读此书的感受。)
《华盛顿传》则是另外一种风格。它的语言显得朴实,更接近于史传。然而,翔实的史料叙述,依然吟唱了作者心中的伟人。
不同的史学家,都会将历史与他的心灵感受交融在一起。
拿破仑、华盛顿同样是伟人,同样高耸于历史之巅。可是,读这两本书,给人的感受则有所不同。你得怀着敬畏仰视拿破仑,华盛顿则使你感到平民般的朴实。在权力面前,他们两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,前者,似乎生命就是为权力和战争而存在;后者,则屡屡把权力的荣耀视若淡泊,告别权力的每一瞬间,都成为历史的永恒记忆。
这是我为《华盛顿》传记一书而写,“告别权力的瞬间”则是我对华盛顿两次放弃权力的赞赏。多年之后,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课本里。可以说,这也是我与《随笔》的缘分。
1991年《随笔》第4期发表《告别权力的瞬间》
《告别权力的瞬间》后来被收入中学课本之中
其实我为《随笔》发表文章不多,但有两篇与袁鹰谈周扬、与唐达成谈周扬,分别发表在一九九六年第四期、一九九七年第三期的《随笔》杂志。
与不同前辈谈周扬的过往,颇为珍贵。譬如夏衍、张光年、林默涵、丁一岚、王若水、龚育之、贺敬之等,得益于这些前辈的叙述,才让一个不一样的周扬,立体而丰富起来。
1997年第3期《与唐达成谈周扬》
黄伟经先生是梅州人,如果来京,总是会去见见他。二〇〇〇年之后,他不时会写信来,谈他对杜高档案等史料的一些看法。那么,谨以黄伟经的来信作为结束,也感怀黄伟经先生多年来对我的厚爱。
黄伟经致李辉信札
1,2001年6月17日
李辉兄:
虽久未通讯,然不断读到你的新作新著,既受鼓舞,又大为感佩。近从《书屋》上读到你有关杜高档案的宏文,真令人动魄锥心。你是位有心人,发现并公布了此档案,为历史留下一份珍贵史料,乃大功大德也。谨在此向你致以一个老读者兼朋友的祝贺与谢忱。听朋友说,你此部重要史料著述已出版,不知可否向你讨得一本?如已无书则作罢,亦不必赐复。即颂
佳构不断!
黄伟经敬草
2001.6.17
2001年6月17日黄伟经来信
2,2002年12月15日
李辉仁友:
刚从《羊城晚报》上读到祝勇与你的对话,令我大为高兴。你在写作、学术研究与翻译上又取得不少新成就,令人鼓舞,令读者受益。谨向你祝贺,并表敬意。
不知可否向你讨一本与应红合译的《走进中国》?
我今年已满七十,身体尚好。平日以补读一些书为第一快乐。间中也常回去粤东山区故乡老家住段时间。
顺候应红,祝你们
不断有佳作问世。
黄伟经敬草
二〇〇二、十二、十五
2002年12月15日黄伟经来信
3,2003年4月10日
李辉仁友:
惠赐《走进中国》与《胡风集团冤案始末》修订本,已拜收。非常感谢。
你当年赐我的《文坛悲歌》,早在当年已拜读了一遍,写得很充实而有力度。至今仍在我的书橱内,是我的必备自藏书之一。现在又添了你这部修订本,当可与你的初版本对照着翻读了。实又令我从你的文字中获得新知。
《走进中国》,日内即当抽暇快览。
两本书不仅内容上乘,印制得也挺好。读者和中国文坛,都应会有你这两部新著而得益。我为你多年来的勤勉精进、大有成就而兴奋不已。
另给你印挂寄上拙译及黄秋耘访谈录各一册,请指正。顺候应红夫人!
祝撰祺。
黄伟经敬上
2003.4.10
2003年4月10日黄伟经来信
我已搬了新窝(以后赐信寄此处):511431 广州市番禺区丽江花园丽荃楼6座602
4,2004年7月31日
李辉贤友:
这几天都在断断续续读你编著的《一纸苍凉——杜高档案原始文本》。感受不少,一纸难尽。
我谨先说几句。这是一本很好、很难得的书。杜高档案的原始文本,以后——也许几十年之后,将又陈列在巴老倡设的“文革博物馆”。望你好好保存这个原始文本。
我印象,是你继写胡风集团案的报告文学与萧乾传之后,你取得的又一个大成就。真是“后浪趋前浪”,我为你的成就而欢欣而敬佩。望你继续不懈,不断有新著贡献文坛,令包括我在内的读者受到鼓舞,为反黑历史提供更多的刀斧砍不掉的事实真相。
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由邓壮兄出版《一纸苍凉——杜高档案原始文本》
2005年中秋,杜高先生读《一纸苍凉》题赠李辉
你为此书写的序,我是认真细读的。写得很好。你所说的“舒芜之所以不能被原谅”那一大段话,也很有分量,我完全赞同。舒芜的所谓“回归五四”长文,全是为他自己抹粉涂脂,令他自己绝了真心反思、忏悔过错的路,失去了最后拯救自己灵魂的机会。难怪胡风、梅志先生早有预见,斥他无耻!
杜高先生可敬可佩。他为人的坦荡真诚,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,使他有了大勇大智。赞同你公布他的档案原本记录。请转达我对他的敬爱之情。
我未读过你1998年6月17日刊发《新民晚报》的文章《楼适夷的信》。楼老与他的夫人董炜老大姐同我相交好多年。我很想读一读你这篇文章。如可以,请求你复印一份寄我,好么?
一点意见:《关于的问答》,没有标问答和最后整理成文的时间、地点,也许是你的疏忽。应在前言和后记里写明与杜高问答的确切时间(一次、两次,还是几次?何时何地?)以及你最后整理成文的时间,并说明经杜高本人审定。这样做,以示郑重,也便于后来者了解、研究时更为确切也。不知你以为然否?
祝你的研究与写作成就更多更大!
黄伟经敬上
2004.7.31
又:前几天另邮寄呈一册拙译《猎人手记》。我已记不准是否给你寄过此译本了。如过去寄过,请你另送你的朋友可也。
2004年7月31日 黄伟经来信(1)
2004年7月31日黄伟经来信 (2)
5,2005年2月17日
李辉老友:
刚从燕祥兄电话中得悉蓝翎兄已去世,很是哀痛。即草上一信给蓝翎夫人,向她表示我的悼念和对他们一家的祈愿,劳你代我转交。
从燕祥兄电话中得知,本月22日将在八宝山为蓝翎兄举行告别仪式,很多具体事都由你办理。你为蓝翎兄办理后事,真不愧为他的可信赖的同事和朋友。
祝你安吉。写作更加丰收。
黄伟经敬上
2005.2.17
2005年2月17日黄伟经来信
6,2008年6月16日
李辉老友:
不时从报上读到有关你的文章报道,令人感佩。近日读古剑文《李辉题跋赠本》,得悉老友《人生扫描》《封面中国》已出版多时,不知还有存书,可讨得一册否?如已无书,则不必赐复。
去秋后,我多数时间在我老家——梅县东北边(靠近福建)一个山村长住,只是偶尔回去一下广州。你常见到老田(钟洛)吧?有见到时,请代我向他这位挺厚道的大兄长问候。我有时与舒展老兄通电话。你如见到他,也请你向他代问候。匆匆写上这些,祝你不断有新著献与读者。我的地址、邮码:514750 广东梅县宝坑村继述楼。
黄伟经敬上
二〇〇八、六、十六
2008年6月16日黄伟经来信
7,2008年7月12日
李辉老友:
惠赐新出的尊著《深酌浅饮》与《封面中国》,前天收到。很是高兴,很是感谢。两书都已先览过目录。《深》一书,有几篇在报刊发表时,曾读过,仍可重览。
已读你致陈思和三十一封信,你与张光年、老田、梅志老大姐、贾老、陈明谈周扬等。你这本书,既富有你的所见,更有不少可供参览、思索的史料。我更看重史料,令我又想起你搜集到整理出版的杜高档案。……而你既出版的书(包括编发的),在披露、保存一些人物事件的史料方面,作出了非常宝贵的贡献。……我十分期望并祝愿你,本着“一种责任和诚意”,“写作坚韧、沉实、端庄耐心”(《封面中国》卷首语中对你的评语,也是你至今给我的印象),继续努力不断做下去,是可以为读者,为我们文坛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。
你这两本新书,将让我更好地度过一个夏天。再次谢谢你的赠予。祝愿你不懈努力!
黄伟经匆匆草上
二〇〇八、七、十二,于粤东山村老家。
2007年东方出版社的《封面中国》出版